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敦煌:感時千古,黃沙懷恨
1900年6月22日,王圓箓如往常一般早早起床,辛辛苦苦地清除著一個洞窟中的積沙。沒想到墻壁一震,裂開一條縫,里邊似乎還有一個隱藏的洞穴。王道士有點奇怪,急忙把洞穴打開,洞穴中藏著滿滿實實一洞的古物!莫高窟發(fā)現(xiàn)寶藏的消息不脛而走,歐美的學者、漢學家、考古家、冒險家循著消息,不遠萬里,風餐露宿,朝敦煌趕來。他們愿意賣掉自己的全部財產(chǎn),充作偷運一兩件文物回去的路費。他們愿意吃苦,愿意冒著葬身沙漠的危險,甚至作好了被打、被殺的準備。
翻閱資料,我們可以得知:1905年10月,俄國人勃奧魯切夫用一點點隨身帶著的俄國商品,換取了一大批文書經(jīng)卷;1907年5月,英國人斯坦因用一疊子銀元換取了二十四大箱經(jīng)卷、三箱織絹和繪畫,1908年7月,法國人伯希和又用少量銀元換去了十大車、六千多卷寫本和畫卷;191l年10月,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用難以想象的低價換取了三百多卷寫本和兩尊唐塑;1914年,斯坦園第二次又來,仍用一點銀元換去五大箱、六百多卷經(jīng)卷-----
敦煌歷史上的璀璨,從那時候起,就開始散落流失在世界各地。如今,我們在大英博物館、巴黎國立圖書館、俄羅斯科學院圣彼得堡東方研究所等地,均可見到流失海外的敦煌寶藏,而中國國家圖書館目前僅藏16000余件。
王圓箓盡畢生之功守護著一片佛窟,他洞啟了敦煌文化最重要的一扇門,卻又無奈將中華瑰寶賤賣給外國掠盜者。敦煌文物的流失不應該把責任歸因于任何個人,那是歷史對整個中國的嘲諷。也難怪陳寅恪先生要在莫高窟前的一座石碑上奮筆疾書“敦煌者吾國學術之傷心地也”了。與王道士相會于敦煌的斯坦因,在中國,他歷來被指責為“帝國主義分子”“強盜”。而在國外,他被認為是敦煌寶藏的發(fā)現(xiàn)者,他的肖像高掛在學術殿堂的上方,他的有關著作成為敦煌學研究的經(jīng)典,他的學術成就照亮了幾代后學之土,他的文化人格成為做學問者的楷模,兩種評判,就如同川劇藝術里的“變臉”,何其差別乃爾!
關于王圓箓,是愚昧還是虛誠?我們無法判定。
關于斯坦園,是盜賊還是知音?歷史會去評說。
- 上一條:敦煌:穿越千年的惆悵
- 下一條:敦煌:佛法笑捻下的燦爛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