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北京雕漆
明代永樂年間,北京設有為宮廷制造雕漆工藝品的大型官辦手工作坊果園廠。當時的雕漆制品,以紅為主.顏色朱紅含紫,器形穩(wěn)重。品種以盒最多,盤、匣次之:大件器物較少,小件器物輕多。制胎以木胎、錫胎為主,也有金銀胎。圖案以山水人物、花卉鳥獸題材較多,刀法流暢,藏鋒清楚,比宋元兩代的刀法變化多,雕刻細致。這一時期的優(yōu)秀作品在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館均有珍藏。
清代乾隆年間,由于皇帝愛好雕漆制品,雕淳生產出現了空前繁榮。宮廷的雕漆制品種類繁多,屏風、桌椅、盤、盒、瓶、罐等器物均有出現。錫胎、木胎為主,也有脫胎。造型精致且富于變化,器物顏色也增多,并且還有與玉石鑲嵌結合而成的作品。以花卉題材為多,穿枝過梗,自然靈動。圖案除了花鳥人物外,也有各種吉祥圖案,而構圖綿密多層趺。與明代不同的是,不注重磨工,但卻精致、華麗。繁榮一時的雕漆,在乾隆以后遂漸衰落,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官辦作坊已經消失,技藝幾近失傳。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油漆彩畫藝人蕭興達、李茂隆等人在剪子巷創(chuàng)辦了“繼古齋雕漆商會”。研究仿制清代雕漆,經過幾年的努力,其技藝超過了乾隆時期,并具有明顯的北京特邑,他們幾人合制的“群仙祝壽”大圍屏,在1914"年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國際覽觜會上獲得一等獎。